顯示具有 全球暖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全球暖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6月5日 星期四

過往的聖嬰型態暗示了未來氣候變遷的趨勢

 原文網址:https://phys.org/news/2025-05-ancient-el-nio-patterns-hint.html

澳洲蒙納許大學主持的研究引起科學家重新思考聖嬰南方震盪系統(ENSO)在過去是如何演變,以及目前持續變遷的氣候未來可能會讓它出現什麼樣的反應。

2024年6月3日 星期一

鏽染阿拉斯加:變成橘色的純淨溪流

 原文網址:https://www.ucdavis.edu/climate/news/alaskas-rusting-waters-pristine-rivers-and-streams-turning-orange

永凍土融化可能是環境品質退化的原因

by Emily C. Dooley

發表於《自然》集團的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Communications: Earth and Environment)的新研究發現,在阿拉斯加極為偏遠的地區,有數十條河川溪流從澄清的藍色變成混濁的橘色,這些色彩的來源可能是因為永凍土融化而與外界接觸的礦物。

阿拉斯加北極門國家公園Kutuk河的空照圖,顯示河水變成了鐵鏽一般的顏色。永凍土融化造成礦物受到風化作用,使河水變酸,進而讓鐵、鋅、銅釋放出來。照片來源:Ken Hill,美國國家公園管理處

2023年9月4日 星期一

加強化學風化是解決氣候危機的方法之一?

 原文網址:https://press.uni-mainz.de/enhanced-chemical-weathering-a-solution-to-the-climate-crisis/

地球正在不斷變熱——今年全球的夏季也明顯看到這會有什麼樣的後果。但回顧地質歷史,全球暖化事件並不罕見:距今大約5600萬年前稱作古新世始新世氣候最暖期(Pal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 ,PETM)的時代,地球的平均氣溫上升了5-8度。氣候會如此發展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火山活動增加,連帶造成許多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當中。這股高溫持續了大約20萬年左右。回到2021年,約翰尼斯・古騰堡-美茵茲大學的教授Philip Pogge von Strandmann探討了最後是什麼樣的效應結束了PETM暖化事件,使得全球氣溫降低而讓氣候回復到原狀。結果簡單來說,是雨水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結合成碳酸,使得岩石風化速度提高而把鈣鎂釋放出來。接著河川把這些鈣、鎂、碳酸帶到海洋,在此鈣、鎂以及碳酸(亦即二氧化碳)結合成不可溶的石灰岩。「換句話說,自然界有道回饋作用可以幫助調控氣候。高溫可以加速岩石的化學風化過程,使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讓氣候得以回復原狀,」Pogge von Strandmann表示。

d7Li的數據和模擬結果推測地球系統可能的變化過程。圖片來源:自然地球科學

2023年8月15日 星期二

過去由海底熱泉造成的氣候暖化

 原文網址:https://www.geomar.de/en/news/article?tx_news_pi1%5baction%5d=detail&tx_news_pi1%5bcontroller%5d=News&tx_news_pi1%5bactbackPid%5d=12123&tx_news_pi1%5bbackPid%5d=12123&tx_news_pi1%5bnews%5d=9056

新研究顯示距今5600萬年前的火山活動釋出的甲烷比以往認為的還多

由德國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的海洋物理學教授Christian Berndt以及奧斯陸大學的海洋物理學教授Sverre Planke主持,在挪威外海進行的國際鑽探活動證實了一項理論:距今大約5500萬年前發生的全球暖化事件,是由海底熱泉釋放出的甲烷導致。研究結果今日刊登在期刊《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其中指出這些活躍的熱泉出現在水深很淺甚至比海平面還高的地方,造成更加大量的甲烷可以進入大氣層當中。

每段岩芯看起來皆不盡相同,如同記下地球歷史的日記一般,專家可以閱讀這些岩芯而得出其中所含的資訊。圖片來源:Sandra Herrmann (IODP/JRSO)

2023年8月2日 星期三

格陵蘭在近代曾經融化的歷史顯示未來海平面上升的風險會更高

 原文網址:https://www.uvm.edu/news/story/greenland-melted-recently-shows-higher-risk-sea-level-rise


塵封許久的冰芯揭露格陵蘭大部分地方在416,000年前是一片綠地

By Joshua Brown

佛蒙特大學主持的新研究顯示在不遠的過去(從地質上來說),格陵蘭大部分地方的景色是片沒有冰雪的苔原,或許還有樹木生長並有長毛象漫步其中。這意味格陵蘭的冰原可能比過去認為的還要容易受到人為導致的氣候變遷影響,並且在未來幾個世紀很有可能以非常快的速度融化而無法回復。

2023年7月13日 星期四

在全球暖化的世界中,可能還是有關於海洋的好消息

 原文網址:https://www.rutgers.edu/news/there-may-be-good-news-about-oceans-globally-warmed-world-0

研究提出海洋因為氣候變遷而持續失去氧氣的趨勢,未來有可能逆轉回去

By Kitta MacPherson

一篇關於地球海洋氧氣含量的分析結果,對於未來全球暖化世界中的海洋健康來說,可能是個難得的好消息。

2022年5月27日 星期五

新發現的「鬼魂」化石顯示浮游生物能從過去的全球暖化事件中恢復過來

 原文網址:https://www.ucl.ac.uk/news/2022/may/discovery-ghost-fossils-reveals-plankton-resilience-past-global-warming-events

倫敦大學學院、瑞典自然史博物館、佛羅倫斯大學和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組成的國際團隊,發現了一種從古至今幾乎被完全忽略的特殊化石種類。

鬼魂化石()以及它們的虛擬翻模()。這些化石的長度大約只有5微米,是人類頭髮寬度的15分之1。圖片來源:S.M Slater et al.

2020年9月24日 星期四

撼動氣候科學的海底地震

 原文網址:https://www.caltech.edu/about/news/undersea-earthquakes-shake-climate-science

撼動氣候科學的海底地震

By Emily Velasco

儘管冬天變暖、四季如夏以及冰河不停融化是氣候變遷帶給人類最明顯的感受,但是被溫室氣體困在地球的熱量其實有多達百分之95還儲藏在海洋裡面。因為如此,測量海水的溫度對於氣候學家來說是首要之務。而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一種新的測量工具:海底地震造成的低鳴。

2020年7月31日 星期五

國際團隊的分析結果縮小了氣候敏感度的範圍

原文網址:https://newsroom.unsw.edu.au/news/science-tech/international-analysis-narrows-range-climate%E2%80%99s-sensitivity-co2

國際團隊的分析結果縮小了氣候敏感度的範圍

如果二氧化碳的濃度變成工業革命之前的二倍並維持下去,全世界的暖化幅度最終可能為2.34.5°C,而非之前預估的1.54.5°C

2020年3月30日 星期一

適度的地球工程可以降低氣候變遷的風險


適度的地球工程可以降低氣候變遷的風險
倫敦大學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透過人為方法把適量的二氧化硫注入地球的上層大氣,使得可以反光的氣膠微粒層厚度增加,整體而言能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

2020年3月3日 星期二

在對抗氣候變遷時人類活動比自然界的回饋作用更加重要


在對抗氣候變遷時人類活動比自然界的回饋作用更加重要
土壤中的永凍層和深海中的甲烷水合物儲存了大量的古老碳質。當土壤和海洋的溫度升高,這些儲庫可能會分解並大量釋放出一種強力的溫室氣體――甲烷。但問題是這些甲烷真的會進到大氣當中嗎?
包括Michael Dyonisius()的研究人員正在南極洲鑽取冰芯。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冰芯來判斷氣候暖化時,古老的碳沉積物可能會把多少強力的溫室氣體――甲烷給釋放到大氣當中。圖片來源:Vasilii Petrenko,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2019年12月3日 星期二

科學家警告人類已經越過了九項氣候臨界點


科學家警告人類已經越過了九項氣候臨界點
在十年前定義出來的氣候臨界點中,頂尖科學家團隊警告人類已經越過了其中的一半以上。
一架飛機掠過阿拉斯加的蘭格爾-聖伊萊亞斯國家公園的冰河上方。圖片來源:Frans Lanting/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2019年8月1日 星期四

在人類之前型塑氣候的是火山

在人類之前形塑氣候的是火山
19世紀早期,地球發生了五次大型火山爆發。根據伯恩大學主持的研究,這些事件造成季風地區變得乾冷,並讓阿爾卑斯山的冰河擴張。研究也顯示工業革命之前的氣候並不穩定,如果我們以這段低溫時期作為現今全球暖化的起點,那麼氣候的暖化程度已經超越我們目前討論結果中的估計值。
18081835年,熱帶地區在短時間之內就發生了五次大型火山噴發,對全球氣候造成了深遠影響。圖片來源:維基百科1883 eruption of Krakatoa

2019年4月9日 星期二

冰河融化使海平面以前所未見的速率上升


原文網址:https://www.media.uzh.ch/en/Press-Releases/2019/Glacier.html
冰河融化使海平面以前所未見的速率上升
格陵蘭與南極洲的冰層,加上世界各處的冰河融化正在讓海平面持續上升。由瑞士蘇黎世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1961年以來,單就冰河來說已經有9兆噸的冰塊融化,足以讓海平面上升27毫米。
1961年至2016年全球各區域的冰河對海平面上升的貢獻比例。泡泡的大小對應了全球以及各個區域的冰河在這段期間的總質量變化(單位為Gt1Gt = 10億噸)。比方說阿拉斯加(ALA)的冰河融化了超過3兆噸,使其成為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最大來源。東南亞(名稱為ASW的藍色泡泡)的冰河則是唯一質量有增加的。圖片來源:Michael Zemp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全球暖化讓海洋動物難以呼吸,造成地球歷史上最慘重的滅絕事件


全球暖化讓海洋動物難以呼吸,造成地球歷史上最慘重的滅絕事件
Hannah Hickey
遠在恐龍出現之前,當時大部分居住在地球的動植物都在西伯利亞發生的一連串大規模火山爆發中消失了。這起地球歷史上最大的滅絕事件發生在25200萬年前左右,其標記了二疊紀的結束。
這塊來自於中國南部,大約1.5(45 cm)厚的石板顯示出二疊紀三疊紀的交界。下段是在滅絕之前形成的石灰岩,上段則是滅絕之後由細菌沉積成的石灰岩。圖片來源:Jonathan Payne/Stanford University

2017年8月4日 星期五

化學風化可以減輕氣候變遷帶來的一部份影響

原文網址:http://news.fsu.edu/news/2017/08/01/fsu-research-chemical-weathering-alleviate-climate-change-effects/
化學風化可以減輕氣候變遷帶來的一部份影響
Kathleen Haughney
科學家試著瞭解跟氣候變遷有關的影響和作用時,也為不久之後的未來帶來了一些好消息。

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

北極的甲烷冷泉能減緩全球暖化?

原文網址: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7/05/methane-slowing-global-warming-arctic
Are methane seeps in the Arctic slowing global warming?
北極的甲烷冷泉能減緩全球暖化?
Good news about climate change is especially rare in the Arctic. But now comes news that increases in one greenhouse gas—methane—lead to the dramatic decline of another. Research off the coast of Norway’s Svalbard archipelago suggests that where methane gas bubbles up from seafloor seeps, surface waters directly above absorb twice as much carbon dioxide (CO2) as surrounding water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in isolated spots in the Arctic—methane seeps in isolated spots in the Arctic could lessen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在北極,跟氣候變遷有關的好消息總是特別稀少。但現在有則新聞指出一種溫室氣體――甲烷的增加會導致另一種溫室氣體的含量劇烈降低。在挪威斯瓦巴群島外海進行的研究指出,從海底冷泉(seep)產生的甲烷氣泡冒出海面之處,表層海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是周遭海水的兩倍。這項發現顯示在北極零散分布的甲烷冷泉,能減輕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