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大學學院、瑞典自然史博物館、佛羅倫斯大學和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組成的國際團隊,發現了一種從古至今幾乎被完全忽略的特殊化石種類。
鬼魂化石(左)以及它們的虛擬翻模(右)。這些化石的長度大約只有5微米,是人類頭髮寬度的15分之1。圖片來源:S.M Slater et al.
倫敦大學學院、瑞典自然史博物館、佛羅倫斯大學和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組成的國際團隊,發現了一種從古至今幾乎被完全忽略的特殊化石種類。
鬼魂化石(左)以及它們的虛擬翻模(右)。這些化石的長度大約只有5微米,是人類頭髮寬度的15分之1。圖片來源:S.M Slater et al.
原文網址:https://www.cnrs.fr/en/when-variations-earths-orbit-drive-biological-evolution
鈣板藻(Coccolithophor)是一種微小的單細胞藻類,它們會在細胞外圍形成迷你的石灰岩板,稱為鈣板(coccolith),其形狀以及大小依據種類不同而有差異。鈣板藻在死後沉到海底,身上的鈣板接著堆積在沉積物裡面,使得它們在地質時間中的詳細演化過程可以被沉積物忠實地記錄下來。
鈣板藻是浮游生物中重要的一份子。它們的演化過程依循著地球公轉軌道偏心率的變化節奏。圖片來源:Luc BEAUFORT / CNRS / CER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