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網址:https://news.ucsb.edu/2025/021777/scientists-match-earths-ice-age-cycles-orbital-shifts
地球大約從250萬年前開始進入一連串冰河期與間冰期交替出現的時代,並在11700年前左右離開最近一次的冰河期。一項新的分析結果提出下次冰河期的開始時間預計會在一萬年後。
科學家表示地球本來會在大約一萬年後進入另一個冰河時代,但是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可能已經劇烈改變氣候的走向。圖片來源:Matt Perko
原文網址:https://news.ucsb.edu/2025/021777/scientists-match-earths-ice-age-cycles-orbital-shifts
地球大約從250萬年前開始進入一連串冰河期與間冰期交替出現的時代,並在11700年前左右離開最近一次的冰河期。一項新的分析結果提出下次冰河期的開始時間預計會在一萬年後。
科學家表示地球本來會在大約一萬年後進入另一個冰河時代,但是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可能已經劇烈改變氣候的走向。圖片來源:Matt Perko
原文網址:https://www.bristol.ac.uk/news/2023/september/sahara-desert-greening.html
一項開創性的研究揭曉了北非過去80萬年之間出現的濕潤時期,並且解釋了撒哈拉沙漠為什麼會週期性地變成綠地。
北非濕潤與乾燥期的植被變化。植物帶的劃分依據為各類植被生長所需的最低降雨量。圖片來源:Jani Närhi / University of Helsinki
原文網址:https://www.cnrs.fr/en/when-variations-earths-orbit-drive-biological-evolution
鈣板藻(Coccolithophor)是一種微小的單細胞藻類,它們會在細胞外圍形成迷你的石灰岩板,稱為鈣板(coccolith),其形狀以及大小依據種類不同而有差異。鈣板藻在死後沉到海底,身上的鈣板接著堆積在沉積物裡面,使得它們在地質時間中的詳細演化過程可以被沉積物忠實地記錄下來。
鈣板藻是浮游生物中重要的一份子。它們的演化過程依循著地球公轉軌道偏心率的變化節奏。圖片來源:Luc BEAUFORT / CNRS / CEREGE
原文網址:https://www.ub.edu/web/ub/en/menu_eines/noticies/2021/09/030.html
發表在期刊《地質》(Geology)的研究否決了在白堊紀末的物種大量滅絕事件中,極端劇烈的火山活動期具有任何一絲影響。這項結果也證實了6600萬年前一次巨大的隕石撞擊對生物造成了重大危機,最終消滅了非鳥類恐龍的血脈以及其他陸上與海中生物的假說。
蘇馬亞海岸的岩壁保存了相當完整的地層段落,從中可以得出地球1億1500萬年到5000萬年前的地質歷史
原文網址:https://news.ucsc.edu/2020/09/climate-variability.html
高度還原地球氣候歷史的紀錄使得現今的氣候變化有了比較基準
過去6600萬年的連續紀錄顯示自然情況下,地球繞日軌道改變而造成的氣候變化幅度,遠小於預計之中未來因為溫室氣體排放而造成的暖化幅度。
By Tim Stephens
氣候學家首度把過去6600萬年來地球的氣候變化彙整成一份高度還原的連續紀錄。這份紀錄顯示氣候有四種不同的狀態,研究人員將它們分別稱為熱室、溫室、涼室、冰室(Hothouse,
Warmhouse, Coolhouse, Icehouse)。
全球平均氣溫過去6600萬年與未來的變化趨勢,其中顯示了不同的氣候狀態。圖片來源:Westerhold et al., CENOGR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