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岩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岩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2月7日 星期三

研究人員揭露了第一塊真正的陸地來自哪種岩石

 原文網址:https://science.ubc.ca/news/researchers-uncover-source-rocks-first-real-continents

地球科學家揭露了陸地形成謎團中缺失的環節,他們修改後的起源故事不需要板塊構造運動開始運作,或是其他外來因素來解釋陸地的形成。反之,上周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發現,只需要在地球歷史最初數億年形成的海底高原,內部發生的地質內營力就可以解釋陸地的形成。

三種花崗岩類:英雲閃長岩(tonalite)、奧長花崗岩(trondhjemite)和花崗閃長岩(granodiorite),合稱TTG

2023年10月3日 星期二

40億年前的板塊構造運動或許協助了生命誕生

 原文網址:https://phys.org/news/2023-09-plate-tectonics-billion-years-life.html

by Hannah Bird , Phys.org

地球表層形成陸地的部分,或稱作地殼,最初大約是在40億年前形成,成分為25-50公里厚的玄武岩(一種火山岩)。科學家原先認為當時是由一塊完整的岩石圈地殼將整個地球包覆起來;相較之下我們今日所見各自分離的板塊,一般相信還要再過10億年才開始形成。然而,現在有越來越多科學家對此假說抱持質疑的態度。

史太古代的大陸地殼可能的形成機制:(a)重力沉降(重力造成密度較高的地殼沉入地函)(b) 大陸地殼在聚合性板塊邊界層層堆疊,但密度仍低於下方的地函。(c)在聚合性板塊邊界發生的淺層隱沒作用。此研究支持模型bc。圖片來源:Hastie et al., 2023Nutman, 2023

2023年9月13日 星期三

新研究透漏了遠古地球的呼吸方式

 原文網址:https://www.esrf.fr/home/news/general/content-news/general/new-research-reveals-earth-s-ancient-breath-.html

科學家運用歐洲同步輻射裝置(ESRF)ID21光束線,研究古代岩漿裡的鋯石晶體所含有的磷灰石包裹體,結果揭曉了關於大氧化事件的重要訊息。這項成果發表於《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s)

ESRFID21光束線測量鋯石內部的磷灰石包裹體的硫物種。大氧化事件前後,硫的能譜從還原硫(S2-)轉變成氧化硫(S6+)。作者主張原因為被空氣置換過的沉積物滲入地函,使得岩漿的氧化還原狀態有所改變。圖片來源:ES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