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9日 星期四

新研究顯示微生物可以封存大量的碳

 原文網址:https://news.utk.edu/2021/04/26/new-study-shows-microbes-trap-massive-amounts-of-carbon/

強烈的板塊碰撞與劇烈的火山爆發正常來說並不會讓我們聯想到適合生命居住的條件。但是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的微生物學副教授Karen Lloyd參與的新研究,卻揭曉了在地球深處有一個巨大的微生物系統,它們運作所需的化學物質正是在這些板塊運動造成的劇變中產生。

圖片來源: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

2021年4月27日 星期二

研究揭露了大自然本身防止地震發生的機制

 原文網址:https://news.ucr.edu/articles/2021/04/19/study-reveals-workings-natures-own-earthquake-blocker

這項發現指出了可以更加精準的預測地震的方式

By Jules Bernstein

一項新研究發現了自然界具有的地震閘道決定了哪些地震的規模可以增加到8以上。

地震研究人員在紐西蘭阿爾卑斯斷層附近採集沉積物以進行這篇研究。(圖片來源:Jamie Howarth/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2021年4月22日 星期四

過去有多少隻暴龍?數十億吧

 原文網址:https://news.berkeley.edu/2021/04/15/how-many-t-rexes-were-there-billions/

By Robert Sanders

白堊紀時有多少隻暴龍漫步在北美洲?

根據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研究,北美洲在250萬年當中總共出現了25億隻暴龍,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被古生物學家挖掘出來並加以研究。(圖片來源:Julius Csotonyi/Science magazine)

2021年4月16日 星期五

研究人員發現台灣的水循環和地震發生的時間有所關聯

 原文網址:https://phys.org/news/2021-04-link-earthquake-taiwan.html

by Bob Yirka, Phys.org

一組台灣、加拿大和美國的研究團隊發現台灣的水循環和當地地震的發生時間有關。在發表於期刊《科學前緣》(Science Advances)的論文中,團隊描述了他們對於台灣水循環的研究,並提出了這和地震的發生時間為什麼有所關連。

地震頻率高的時候通常可以對應地下水位低的時候,反之如此。圖片來源:Ya-Ju Hsu

2021年4月14日 星期三

山脈成長會影響溫室效應

 原文網址:https://www.gfz-potsdam.de/en/media-and-communication/news/details/article/mountain-growth-influences-greenhouse-effect/

台灣是座極端的島嶼:大型地震與強烈颱風反覆侵襲這個地方,使得它的地貌因此改變,有時還會釀成重大災難。這讓台灣成為一個對地球科學來說再好不過的實驗室。舉例來說,侵蝕作用在台灣中央的速率是最南邊的數千倍。侵蝕速率的差異會影響岩石化學風化,而讓我們洞見地球以數百萬年為時間尺度來進行的碳循環。由德國地球科學中心的Aaron BufeNiels Hovius領導的研究團隊最近利用侵蝕速率的差異,探討岩石的抬升與侵蝕如何決定碳在吸收與排放之間的平衡。他們得到了驚人的結果:風化作用在侵蝕速率高的地方會釋放二氧化碳;而在侵蝕速率低的地方則會封存大氣裡的二氧化碳。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

從岩床湧出來的泉水帶有因為風化而呈現黃褐色的液體,地點為台灣廬山。圖片來源:Kristen Cook, GFZ

2021年4月9日 星期五

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創造出現代的雨林

 原文網址:https://stri.si.edu/story/flowers

660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上今日的猶加敦半島,造成地球陷入一片黑暗當中。但是這場撞擊事件也改變了熱帶雨林,促使花朵得以稱王。

2021年4月7日 星期三

形成生命的前置條件在35億年前已經出現

 原文網址:https://www.gfz-potsdam.de/en/media-and-communication/news/details/article/preconditions-for-life-already-35-billion-years-ago/

微生物誕生所需的條件在35億年前就已經存在於我們的星球。一組國際團隊從澳洲馬布爾巴的德雷瑟礦坑取出硫酸鋇(重晶石),研究裡面的微小液包體後得出了這項結論。在他們發表於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文章35億年前的液包體保存了微生物形成的原料」當中,研究人員提出可以作為微生物養分的有機碳化合物在當時就已經存在。論文第一作者為德國哥廷根大學的Helge Mißbach,而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GFZ)Volker Lüders也參與其中,他於有機地球化學部門分析了液包體中氣體的碳同位素。

這些富含氣體的液包體中帶有二氧化碳和甲烷,它們是在宿主礦物(此處為石英)的晶體成長過程當中被包進來的。圖片來源:Volker Lüders

2021年4月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