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

壓碎障礙:板塊沉入隱沒帶的過程

原文網址:https://ethz.ch/en/news-and-events/eth-news/news/2021/11/crushed-resistance.html

By Peter Rüegg

地球物理學家利用新的模型來解釋隱沒帶的板塊沉入地函過程中的行為:板塊底部的礦物顆粒體積變小,使得板塊強度變弱,因此更容易變形。

模型對於日本下方的隱沒板塊為何會分段提出了新觀點:板塊底部彎曲造成橄欖石晶體被壓碎。(圖片來源:Taras Gerya / ETH Zurich)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為什麼冰河期循環在一百萬年前突然增強?

 原文網址:https://news.climate.columbia.edu/2021/11/08/why-did-glacial-cycles-intensify-a-million-years-ago/

By Marie Denoia Aronsohn

大約一百萬年前地球發生了某件大事。公轉軌道變化對於地球氣候系統的影響出現了重大改變,這次事件被稱為中更新世轉型期(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 MPT)。在MPT之前,冰期與間冰期大概每41000年循環一次;在MPT之後,冰河期變得更加嚴酷,冷到足以讓北半球形成持續10萬年的冰層。這讓地球在人類時代之前一直處於規律的冰河期循環當中。

一項新研究認為一百萬年前,冰河開始更加牢固地附著在岩床,引發了冰期更長的循環。照片中從冰島Breiðamerkurjökull冰河流出來的冰塊正在往大西洋移動。(Kevin Krajick/Earth Institute)

2021年11月12日 星期五

2021年11月5日 星期五

揭開地球第一次大滅絕隱藏的秘密

 原文網址:https://thecollege.syr.edu/news-all/news-from-2021/uncovering-the-secrets-behind-earths-first-major-mass-extinction/

一組研究團隊最近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的新研究,探討了奧陶紀晚期大滅絕的成因

By Dan Bernardi

我們都知道恐龍在一次大滅絕當中就此滅亡,但是你知道其實還有別的大滅絕事件嗎?過去總共發生了五次最為嚴重的大滅絕事件,合稱為big five」,每次都是在一段特定的地質時期之中,當時地球上活著的所有物種至少有四分之三走入滅絕。在面臨現今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趨勢之下,許多研究人員相信我們可能正處於第六次大滅絕。

研究人員正在檢視一座海岸邊的奧陶紀岩石露頭,該地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的安蒂科斯蒂島。圖片來源:André Desrochers/渥太華大學

2021年11月2日 星期二

解決一道歷時4000萬年的難題

 原文網址:https://news.climate.columbia.edu/2021/10/24/tackling-a-40-million-year-old-conundrum/

By Shilei Li, Steven L. Goldstein and Maureen E. Raymo

矽酸鹽礦物是多數岩石的主要成分。當這些礦物在地表跟水接觸,會和水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溶解一部份。這些溶掉的礦物接著被河流帶到海洋,最後由生物利用而在海中形成石灰岩之類的碳酸鹽。大氣裡的二氧化碳可以經由此過程移除並轉化成岩石――這道稱為矽酸鹽風化的作用可以說是自然界的碳封存範例。近代的矽酸鹽風化會隨著侵蝕速率而加快,也就是岩石破碎成更加細小的碎片的作用,像是溪水流動、凍融循環或是山崩。

新研究支持了數千萬年前安地斯山與喜馬拉雅山抬升,協助促成了隨後發生的冰河期的理論。圖中為尼泊爾的高山。圖片來源:Bisesh Gurung/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