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網址:https://news.climate.columbia.edu/2021/10/24/tackling-a-40-million-year-old-conundrum/
By Shilei Li,
Steven L. Goldstein and Maureen E. Raymo
矽酸鹽礦物是多數岩石的主要成分。當這些礦物在地表跟水接觸,會和水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溶解一部份。這些溶掉的礦物接著被河流帶到海洋,最後由生物利用而在海中形成石灰岩之類的碳酸鹽。大氣裡的二氧化碳可以經由此過程移除並轉化成岩石――這道稱為矽酸鹽風化的作用可以說是自然界的碳封存範例。近代的矽酸鹽風化會隨著侵蝕速率而加快,也就是岩石破碎成更加細小的碎片的作用,像是溪水流動、凍融循環或是山崩。
新研究支持了數千萬年前安地斯山與喜馬拉雅山抬升,協助促成了隨後發生的冰河期的理論。圖中為尼泊爾的高山。圖片來源:Bisesh Gurung/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