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9日 星期四

NIST的原子鐘準到可以做出更好的地球模型


NIST的原子鐘準到可以做出更好的地球模型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實驗性原子鐘在三項表現上達到了新的紀錄,它運行的精準程度不只能讓它更加準時並提升導航技術,還能偵測重力、早期宇宙、甚至可能是由暗物質產生的微弱訊號
NIST的物理學家Andrew Ludlow和同事對比兩個鐿光晶格鐘而在原子鐘的表現上達成新紀錄。圖中前景可以看見兩個原子鐘用的雷射系統,其中一個的主要儀器在Ludlow後方。(圖片來源:Burrus/NIST)

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

人類祖先並非古代非洲哺乳類滅絕的元兇


人類祖先並非古代非洲哺乳類滅絕的元兇
新研究發現最近460萬年以來草原擴張造成大型哺乳類逐漸減少
有個歷時已久的說法認為最近數百萬年來非洲大型哺乳類逐漸滅絕,是由我們最早會使用工具的祖先造成。不過一項新的研究對此提出質疑;反之,他們主張長期的環境變遷,主要是草原的擴張才是哺乳類滅絕的元兇。而環境變遷可能是由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下降所造成。
肯亞西部挖出的河馬(Hippopotamus amphibius,左)和白犀牛(Ceratotherium simum,右)牙齒化石,年代為更新世晚期。這兩種動物是現存為數不多的巨型草食動物(megaherbivore)。來源:J. Tyler Faith

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

地震研究顯示有大量的水被拖往地球內部


地震研究顯示有大量的水被拖往地球內部
Talia Ogliore
科學家最近對整個馬里亞納海溝進行極為詳細的地震學研究,結果指出板塊在海底緩慢碰撞時帶到地球深處的水量是之前預估的三倍左右。

2018年11月6日 星期二

過去氣候變遷時人類社會如何反應?


過去氣候變遷時人類社會如何反應?
過去作物歉收的時候,生活在東亞的人投資心力種植更多樣的作物、加強貿易並發起大型公共建設計畫,這些改變或許幫助他們適應了氣候變遷。
Inga Kiderra
又一次,人類或許能從歷史中獲益良多。當氣候變遷,造成作物歉收、面臨飢荒的威脅時,古代的東亞人適時做出了應對:他們搬遷至別處、開始種植不同的作物,並且拓展新的貿易網路,同時在其他方面想出新的解決之道。
在西藏高海拔地區河谷中的農田。氣候變遷的影響在高海拔和高緯度地區中最為明顯。圖片來源:Jade d’Alpoim Guedes

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

從淺海追溯魚類的演化起源


從淺海追溯魚類的演化起源
魚類是地球上第一種脊椎動物,科學家認為牠們大約出現在48000萬年前。不過當時只有零星的魚類化石紀錄,只能找到微小的片段。然而,到了42000萬年前魚類化石紀錄卻變得相當豐富,有許多不同的魚類大量出現。
溝鱗魚(Bothriolepis)是化石紀錄中和某些最早有顎的脊椎動物相關的物種,這種披著裝甲的底棲性盾皮魚幾乎只生活在海岸地區。Lauren Sallan和其同事發現這些魚類在擴散到其他棲地類型之前,在淺海就已經變得多樣化了。(圖片來源:Nobumichi Tamura)

2018年11月1日 星期四

埋在地下的隕石坑顯示出破碎的石頭如何像液體般流動


埋在地下的隕石坑顯示出破碎的石頭如何像液體般流動
Kayla Zacharias
6600萬年前,一顆跟一座小城市差不多大的小行星撞上地球。這次撞擊不但終結了恐龍王朝,也在地球留下一道數公里深,超過180公里寬的傷疤。
由國際海洋鑽探計畫鑽出長達1.6公里的岩芯讓研究人員發現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形成過程。(圖片來源:國際海洋鑽探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