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函是層在地殼下方的岩石,也是地球的組成中佔比最大的部分。最近科學家首度從地函取回一段相當長的岩石紀錄。
海洋鑽探船「聯合果敢號」2023年春季進行了航次399「生命基石——亞特蘭提斯地塊」。期間船上的科學家取出了一段延續將近1268公尺長的地函岩石。(圖片來源:Thomas Ronge)
地函是層在地殼下方的岩石,也是地球的組成中佔比最大的部分。最近科學家首度從地函取回一段相當長的岩石紀錄。
海洋鑽探船「聯合果敢號」2023年春季進行了航次399「生命基石——亞特蘭提斯地塊」。期間船上的科學家取出了一段延續將近1268公尺長的地函岩石。(圖片來源:Thomas Ronge)
原文網址:https://carnegiescience.edu/superdeep-diamonds-provide-window-supercontinent-growth
幫助古代岡瓦納大陸從底部開始成長並往上浮的地函岩石,在鑽石當中留下了它們的痕跡
幫助古代岡瓦納大陸從底部開始成長並往上浮的地函岩石,在鑽石當中留下了它們的痕跡。這篇新研究的科學團隊主持人為伯恩大學的Suzette
Timmerman(之前任職於阿爾伯塔大學),成員包含了卡內基研究所的Steven
Shirey、Michael
Walter、
Andrew Steele。他們發表於《自然》(Nature)的這項成果證實了超深鑽石可以成為一扇穿越時間與空間的窗口,讓我們瞭解超大陸形成與成長的過程。
從巴西茹伊納地區的金伯利岩筒Collier-4挖掘出來的超深鑽石。圖片來源:Sarah Milne,阿爾伯塔大學
原文網址:https://www.si.edu/newsdesk/releases/study-presents-new-clues-about-rise-earths-continents
造成陸地出現的性質源自何方?新實驗顯示一種廣為接受的解釋其實不太可能
地球在太陽系的行星中是唯一適合居住的,原因之一是地球擁有陸塊。但驚人的是,對於地球表層這些巨大的裂片以及它們的特殊性質是如何產生這方面,我們卻所知不多。相較於海洋地殼,大陸地殼的鐵含量較低而氧化程度較高的問題,由Elizabeth
Cottrell(史密森尼美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的岩石研究員暨地質學家)及主要作者Megan
Holycross(之前為該博物館彼得•巴克獎學金與美國國家自然基金會獎學金補助的研究員,現為康乃爾大學的助理教授)進行的新研究測試了一項廣為接受的假說之後將其否決,也讓我們對於地殼有更深的理解。大陸地殼的成分中鐵含量稀少是主要的原因,造成地球表面許多地方可以高出海平面而形成陸地,使得今日所見的陸生生物得以出現。
本研究中一次實驗中的顯微鏡照片,裡面包含了玻璃質(橘色)、石榴子石(粉紅色)以及其他微小的礦物晶體。視野大小為410微米寬,跟一粒糖晶差不多。圖片來源:G. Macpherson and E. Cottrell, Smithso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