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網址:https://phys.org/news/2025-07-geologists-early-continents-mantle-plumes.html
近日香港大學的地質學家對於25億多年前稱為太古宙的遠古時期當中,地球的早期陸地是如何形成的這道問題有了新的進展。他們發表在《科學前緣》(Science Advances)的發現提出早期的大陸地殼可能是由發生在地球深處,稱為地函柱的作用所形成,而非今日塑造陸地的板塊構造作用。
不定期翻譯科學新聞 目標為撰寫自己的科普文章
原文網址:https://phys.org/news/2025-07-geologists-early-continents-mantle-plumes.html
近日香港大學的地質學家對於25億多年前稱為太古宙的遠古時期當中,地球的早期陸地是如何形成的這道問題有了新的進展。他們發表在《科學前緣》(Science Advances)的發現提出早期的大陸地殼可能是由發生在地球深處,稱為地函柱的作用所形成,而非今日塑造陸地的板塊構造作用。
地球歷史上有幾個關鍵時刻,可以讓科學家更加深入地瞭解生物如何適應環境裡物理化學條件的變化,進而幫助他們回答這道問題:「人類如何走到現在這一步?」而這些時刻也闡明了下一個問題:「我們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其中一個發生在20幾億年前,對演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稱為「大氧化事件」(Great
Oxidation Event,GOE)。它標記了人類以及其他許多生命形式不可或缺的氣體,也就是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首次在大氣中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間。
研究團隊從南非採來進行這項研究的沉積岩。圖片來源:Benjamin Uveges
原文網址:https://phys.org/news/2025-05-ancient-el-nio-patterns-hint.html
澳洲蒙納許大學主持的研究引起科學家重新思考聖嬰—南方震盪系統(ENSO)在過去是如何演變,以及目前持續變遷的氣候未來可能會讓它出現什麼樣的反應。
原文網址:https://www.uni-goettingen.de/en/3240.html?id=7808
地球上儲存最多黃金的場所並不是看管在諾科斯堡內部的美國金庫。事實上,它們隱藏在地下,而且遠遠超出一般人所能想到的深度。地球的黃金以及其他貴金屬有超過99.999%埋藏在3000公里厚的堅硬岩層之下,保存在地球的金屬核心當中,非人類所能企及。但最近,哥廷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夏威夷群島的火山岩中發現了貴金屬釕(Ru)留下的痕跡,並且確定其根源為地核。此發現發表在期刊《自然》(Nature)。
黃金並不像一般人所想的如此稀有。問題是地球超過99.999%的黃金與其他貴金屬被封存在地下大約3000公里處,也就是地核內部,遠遠不是人類可以到達的地方。圖片來源:Wikipedia/Slav4|Ariel Palmon
原文網址:https://www.earth.ox.ac.uk/article/scientists-define-ingredients-finding-natural-clean-hydrogen
牛津大學、杜倫大學、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詳細列出需要哪些地質條件,才能在我們腳下找到乾淨的天然氫氣來源。此研究詳述地球本身在地質時間當中產生的天然氫氣,需要什麼條件才會累積在地殼內部,而他們也確認具備這些要素的地質環境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此發現今日發表在期刊《自然評論—地球與環境》(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它提供了一個方向來解決氫氣供應的難題,這有助於業界尋找並開採天然氫氣來滿足全世界的需求,進而達成減少使用碳氫化合物的目標。
美國蒙大拿州一口廢棄的水井。測量溶解在地下水的氣體或許能幫助我們發現天然氫氣。圖片來源:Chris Ballent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