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3日 星期五

古代的貝類顯示七千萬年前的一天比現在短了半小時


古代的貝類顯示七千萬年前的一天比現在短了半小時
現代蛤蜊的遠親、啤酒杯形狀的貝殼紀錄了白堊紀晚期的炎熱日子
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聯盟的期刊《古海洋學與古氣候學》(Paleoceanography and Paleoclimatology)的新研究中,科學家探討了白堊紀晚期軟體動物的殼體化石之後,發現恐龍時代末期地球轉動的速度比現在還快。相較於現在地球一年自轉365次,當時地球一年自轉了372次,也代表一天只有23個小時半。
一種雙殼貝厚殼蛤的化石。採集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哈傑爾山。圖片來源:Wikipedia, Wilson44691 – Own work, Public Domain

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

研究人員建構新的理論來解釋造成破壞的地震波如何產


研究人員建構新的理論來解釋造成破壞的地震波如何產生
高頻震波是地震產生的震動中最具破壞力的一種類型。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得出了一套新的理論可以解釋它們如何產生。
圖中是位在緬因州的一條斷層帶。研究人員提出地震時斷層帶內部的岩石互相碰撞,可能是造成損害的高頻震波成因。圖片來源:Julia Carr

2020年3月5日 星期四

早期地球是個「水世界」?地質學家研究露出地表的海洋地殼之後如此認為


早期地球是個「水世界」?地質學家研究露出地表的海洋地殼之後如此認為
現在的澳洲有露出地表的遠古海洋地殼。地質學家分析它們的氧同位素數據之後,認為32億年前的地球是個陸地沉在水中的「水世界」。
愛荷華州立大學的Benjamin Johnson正在偏遠的澳洲西部調查一座露頭,此處經地質學家研究為32億年前的海洋地殼。圖片來源:由Jana Meixnerova攝影並由Benjamin Johnson提供

2020年3月3日 星期二

在對抗氣候變遷時人類活動比自然界的回饋作用更加重要


在對抗氣候變遷時人類活動比自然界的回饋作用更加重要
土壤中的永凍層和深海中的甲烷水合物儲存了大量的古老碳質。當土壤和海洋的溫度升高,這些儲庫可能會分解並大量釋放出一種強力的溫室氣體――甲烷。但問題是這些甲烷真的會進到大氣當中嗎?
包括Michael Dyonisius()的研究人員正在南極洲鑽取冰芯。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冰芯來判斷氣候暖化時,古老的碳沉積物可能會把多少強力的溫室氣體――甲烷給釋放到大氣當中。圖片來源:Vasilii Petrenko,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2020年2月27日 星期四

地球的形成速度比之前認為的還快


地球的形成速度比之前認為的還快
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鐵同位素的測量結果,證實地球最初的形成速度比之前認為的還快。對於行星的形成過程以及宇宙其他地方是否有水和生命的可能性來說,這項發現都給出了新的見解。
雖然看起來毫不起眼,但是照片中這些微小的隕石碎片,稱為碳質球粒隕石,卻被認為是和太陽系總體成分最為接近的物質。圖片來源:哥本哈根大學